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坚持“走出去(走出校园)、走进去(走进社会)、走上去(走上前沿)”理念,探索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的地方一流人才自主培养创新模式。
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锚定拔尖创新目标,培养一流人才,努力构建育人育才新格局,学校开设“本科教学巡礼”专栏,全面总结全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成效。
学院简介
商学院发轫于1948年,学院目前招生的本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等5个专业,其中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会计学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19家注册会计师专门人才培训基地之一。在第三方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得A++评级,排名并列全国第一,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获得A+评级,分别位列第7名和第16名。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位列B+档,进入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在第三方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一级学科评价》中位列B+层次(前10%-20%);设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资产评估硕士(MV)、旅游管理硕士(MTA)等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专任教师中国家级项目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沈阳市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
一、以党建为航舵,以思政为风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商学院党委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商界精英。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不断健全强国使命引领的思政工作体系和铸魂育人机制。学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建设,一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课程思政目标,确保每门课程都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和育人能力。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中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商学院不断夯实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工作,打造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创建综合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中心。累计荣获辽宁大学课程思政课示范课22门,荣获课程思政示范专业3个,获评首批辽宁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荣获辽宁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二、以“双万计划”为牵动,以教育数字化为支撑,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商学院依托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不断强化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依托高质量商科人才培养平台,致力于打造一流商科本科教育。一是以优质课程资源为核心,优化课程设置。引入前沿理论、实践案例,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共19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5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二是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引入AI、虚拟仿真等新型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管理经济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3门课程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上线。三是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提高学院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特色凝练,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以优质人才为保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注重引进和培养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一流课程和专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会计学专业获评省级一流示范专业。
三、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路径,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学院不断坚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为方向、为指引。
学院成功举办多期“真实问题导向下一流专业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系列论坛与讲座,将真实商科管理问题引入教学。以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展开原创性教学型案例的开发,形成研究型案例论文,全面助力真实问题案例教学实践。商学院开发的原创性教学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全国MPAcc优秀教学案例、大工库等累计近20篇。邵剑兵等教师撰写的案例研究论文“基于企业基因遗传理论的互联网企业非市场战略选择及演变——阿里巴巴社会责任行为的案例分析”发表于《管理世界》2016年第12期。徐业坤老师等基于实践中的“企业产能过剩”现象,提炼了大量学术研究问题,并将相关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2019年第5期。
商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及实践教学。将企业真实案例、业务流程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前沿理论和技术引入课堂。其中学院取得了资政建议省级以上批示10余项,省级教改立项及教学成果奖10余项。商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构建以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持续推进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辽宁振兴中来,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奋发姿态,全面全方位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14项,荣获辽宁省首届高质量产学合作育项目等省级荣誉多项。商学院已与中建一局东北公司、中建三局北京公司、辽宁恒信达会计师事务所、辽宁中联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辽宁丰之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辽宁视讯技术研究院等近30家企业签署实习实践基地协议,全面推进产教融合。
四、以实践实习实训为平台,以创新创意创业为抓手,锻造拔尖创新人才
商学院搭建丰富的实践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商业环境中锻炼成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有效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近4年来,商学院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大赛等教育部认可的84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和教育部各专业教指委举办的竞赛中累计获奖近450人次,并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等众多优异的成绩。学生以实践促学习,以参赛促成长,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职业素养得到大力提升。本科学生推免率逐年上升,2023届46名推免生中,17人推免至985院校(含1名直博生),11人推免至211院校,18人推免至本校。具体包括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数十所国内著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稳步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后职业发展态势良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
五、以国际交流合作为突破,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人才
商学院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明确目标,将国际化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与海外知名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商学院先后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关西大学、俄罗斯伊尔库斯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20多所著名大学及国内名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商学院加强教师国际化培养,选派教师赴海外研修、访问,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邀请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安东尼奥・罗德里格斯・洛佩斯教授、南卡罗来纳大学摩尔商学院国际商务系李卅立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商学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国际会议,加入国际学术组织,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通过与国际顶尖商学院的合作,链接高端教育资源,促进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商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立德树人作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案例教学、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区域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